研究揭示黄牛适应青藏高原的多基因协同效应奥秘。
青藏高原黄牛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和高海拔适应性。作者论文图片
该研究通过对海拔3400—4300米的8个青藏高原黄牛群体的父系、母系和核基因组水平进行系统评估,发现青藏高原黄牛群体内部遗传多样性非常高,至少可分为5个高度分化的群体,表明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地方黄牛遗传资源,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通过多种选择信号分析发现青藏高原黄牛160个高可信的受选择基因,15个为新发现的基因,涉及多个器官和生理系统,其中最强的3个受选择基因(HMGA2、NCAPG和DUOXA2)与青藏高原黄牛体型大小和能量代谢相关。论文作者们研究还发现,牦牛对不同海拔青藏高原黄牛群体存在不对称渐渗,包括9号和28号染色体的两个重要渗入区域,这两个区域内的基因与缺氧反应(EGLN1)、冷适应(LPR11)、DNA损伤修复(LATS1)和抵抗紫外线辐射(GNPAT)等过程相关。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牦牛对非编码区的渗入可以调控EGLN1和LRP11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青藏高原黄牛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来源:中国科学报李晓春 张行勇)
文章相关信息:https://s.elsevier.com/sd/article/S2095-9273(24)00380-3
作者:雷初朝等 来源:《科学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