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T:关于诊断多发胆管错构瘤的有效方法。胆管错构瘤(bile duct hamartomas, BDHs)是罕见的先天性胆管畸形,其常规超声成像缺乏特异性,导致许多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BDHs的诊断重点在于将其与多囊肝、肝硬化、弥漫性肝实质疾病和肝转移瘤等疾病的鉴别。目前,尚无BDHs的超声诊断共识。
关键词:胆管错构瘤;超声;超声造影;诊断 胆管错构瘤(bile duct hamartomas, BDHs)又称von Meyenburg复合体,是发生于肝脏的良性病变,其病理基础为良性胆管畸形。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55岁男性的多发BDHs,此病例经二维(2-D)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诊断,并进一步由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临床诊断证实。二维超声显示肝脏内弥漫分布小灶状高回声结节及多发的囊性无回声,并见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CEUS显示,囊性病变无增强,高回声结节在动脉期未见异常强化,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与周围肝组织呈等增强。超声成像下BDHs具有明显的特征表现,可作为BDHs诊断的首选方法。CEUS可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综合来看,二维超声结合超声造影是诊断BDHs的有效方法。
图1
二维超声扫描示肝脏内可见多个(A)最大直径9mm的囊性无回声及(B)最大10×9mm的高回声病灶。
图2
超声造影成像。囊性病变无增强(A-C)。二维超声下的高回声病灶在CEUS的动脉期(A)无异常强化,门静脉期(B)、为延迟期(C)与周围肝组织呈等增强。
图3
肝脏病灶在腹部MRI平扫T1加权像(A)、T2加权像(B)和增强扫描动脉期(C)、门静脉期(D)、延迟期(E)以及MRCP(F)的显像。
本文引用格式:
Tong Zhang, Xiaolin Yin, Shuang Zheng, Mingwei Sui, Dezhi Zhang. Application Value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for the Diagnosis of Multiple Bile Duct Hamartomas: A Case Report. Advanced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2021, 5(4): 317-320.
关于本刊
Advanced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AUDT),即“超声诊断与治疗进展”是一本新的、开放性的英文专业期刊。于2017年11月在美国波士顿正式注册,以网络在线(刊号:ISSN 2576-2516)和印刷版(刊号:ISSN 2576-2508)两种形式面向全球公开发行,为季刊。
AUDT征稿的范围包括: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述评、设备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图文报告、医学教育、个案报道、专家讲座等。欢迎所有与超声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文章投稿,共同构建作者和读者间交流平台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