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β-地贫临床表型异质性新机制获揭示

爱科学,www.iikx.com

  β-地贫临床表型异质性新机制获揭示。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徐湘民团队会同合作者,研究揭示了β-地贫临床表型异质性的新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血液》(Blood)。

   游离α-珠蛋白的积累是β-地中海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自噬在清除有毒的游离α-珠蛋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然而,自噬相关基因的天然突变对β-地中海贫血表型异质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该研究系统地调查了1022名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队列,研究了自噬相关基因突变与疾病表型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自噬和beclin 1调节器1(AMBRA1)基因的4个错义突变与疾病的严重度有关。研究发现:在β-地中海贫血小鼠模型中,Ambra1基因的破坏会损害前体红细胞中α-珠蛋白的自噬清除,从而加剧疾病表型。随后,在β-地中海贫血模型细胞和病人原代CD34+造血干细胞进行功能分析证实了AMBRA1促进人红系细胞中游离α-珠蛋白的自噬清除。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AMBRA1错义突变体使ULK1蛋白不稳定,抑制LC3脂化,进而阻碍自噬,导致α-珠蛋白沉积增加。此外,这些突变与红细胞的毒性效应相关,包括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加、更高的凋亡率,以及红系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受损。

   论文通讯作者徐湘民表示,该研究阐明了自噬相关基因突变与β-地中海贫血加重之间的分子联系,突出了AMBRA1基因作为β-血红蛋白病的一个有前途的诊断和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3022688

  
作者:徐湘民等 来源:《血液》

爱科学,www.iikx.com

β-地贫临床表型异质性新机制获揭示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