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客户端

学者综述星际分子极紫外光化学研究

爱科学,www.iikx.com

  学者综述星际分子极紫外光化学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开军团队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ke Ashfold教授受邀,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了星际分子极紫外光化学研究综述文章。其系统介绍了团队近几年基于大连相干光源在星际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星际科学实验站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

  小分子极紫外光化学是理解宇宙早期分子演化和生命起源的关键。过去几十年来,由于缺乏高亮度、可调谐的极紫外光源,难以精准定位极紫外光,小分子的极紫外光化学研究非常匮乏。袁开军团队基于大连相干光源发展了新型研究方法,实现了分子光化学产物全波段、全通道的高分辨测量。

  综述中,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研究,团队重点介绍了星际空间中若干重要的三原子分子在极紫外光化学动力学的最新进展,并揭示了新的分子解离机理图像,描述了这些光化学过程对理解星云和行星大气演化所起的作用。

  该成果展示了大科学装置在星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论述了大连相干光源在星际科学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来源:中国科学报 孙丹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ad158

  作者:袁开军等 来源:《国家科学评论》

爱科学,www.iikx.com

学者综述星际分子极紫外光化学研究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