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公布的2023最新SCI影响因子(2022IF),人们发现RSNA 的子专业期刊Radi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放射学:人工智能)、Radiology: Cardiothoracic Imaging(放射学:心胸影像)和Radiology: Imaging Cancer(放射学:癌症影像)首次获得影响因子分别为9.8,7.0和4.4,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加上Radiology(最新IF 19.7)和RadioGraphics(5.5),RSNA拥有了5本顶级期...
2022年最新SCI影响因子出炉,国产期刊最高突破46分!6月28日,2022年最新SC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炉。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最新影响因子为286.13。不过,与去年的IF 508.7相比,出现显著下滑。...
2020年SC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发布(附Excel全名单)。就在刚刚,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发布! 有个基本的逻辑必须指明,IF 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术期刊的水平,并不能直接代表期刊上具体某篇论文的水平。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论文就是好论文,无论发表在什么期刊。在进行学术评价的时候,应该关注论文本身,而不是论文发表到什么期刊。影响因子本来仅是评判期刊的一种指数,如今却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东西。...
让您的Pubmed搜索结果直接显示SCI影响因子和分区。估计没人会不知道pubmed是啥,科研人谁人不知,无人不晓。竟然可以直接显示期刊的SCI影响因子和分区!(是JCR的分区不是屡遭diss的中科院分区哦)。而我,每次都弄不清楚这篇文章所在的期刊影响力怎么样,还要复制黏贴到百度,wos搜索影响因子,但有时候影响因子不能说明影响力,有些领域的期刊,本身影响因子就不高的,总之经常一团浆糊。...
近日,《柳叶刀》精神病学分刊(Lancet Psychiatry,SCI影响因子:15.23)最近刊发了一篇涉及120万人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的运动对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研究发现,发现挥拍类的球类运动和有氧体操是身心方面都受益最高的运动,且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应该在45-60分钟之间。...
在化学合成与设计中,潜在结构的多样性是探索新化合物、功能材料的基础,但对于靶向设计具有特定性能的功能材料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性能集群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上述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SCI影响因子:4.700)上。...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以其优异性能在光电、催化、新能源和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能。与层状结构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不同,过渡金属单硫化物的体相都是非层状结构。因此,相比于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二维过渡金属单硫化物的制备比较困难,关于其物性研究也鲜有报道。去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鸿钧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二维过渡金属单硫化物的制备方面取得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SCI影响因子:39.235)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曲松楠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郭睿倩课题组合作,提出一种新的方便快捷的处理方法制备出具有高荧光量子效率的纯碳纳米点荧光粉,利用合适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对原本固态下荧光猝灭的碳纳米点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实现碳纳米点固态下的高效发光。研究人员也将传统的量子点应用于制备高效发光粉,并将其应用于白光照明以及通讯中,显色指数可以达到90.3,而光通讯速率可以达到42 MHz。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SCI影响因子:8....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会导致蝗虫、毛虫等害虫更加活跃,而这可能给世界粮食供应带来灾难性后果。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杂志(NATURE,2018年SCI影响因子:41.577)上发表论文说,温度升高会使昆虫繁殖和代谢加速,这有可能导致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大幅减产。...
近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SCI影响因子:4.122)在线报道了云南禄丰基干蜥脚型类另一新属种——孙氏彝州龙(Yizhousaurus sunae),其种名献给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孙艾玲,纪念她为禄丰及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做的杰出贡献。...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克利团队与瑞典隆德大学教授Tonu Pullerits等人合作,在钙钛矿微晶光电流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杂志》(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SCI影响因子:8.709)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牵头研究团队对位于陕西和新疆的两个三叠纪昆虫化石群开展了深入研究,不仅发现了一些现生昆虫的最早化石记录,也为同时期昆虫群对比提供了时代参考,证实了全变态昆虫和水生昆虫在约2.37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晚期经历了快速辐射和多样化。该研究于9月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SCI影响因子:11.511)。...
2018年公布SCI杂志影响因子已经几个星期了,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是因为自己心仪或者已发表的杂志的影响因子提高,愁苦则可能是因为已发表论文的杂志影响因子陡降。那么哪些杂志今年的影响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呢?这可能是一个有趣的问题。IF提升很快的杂志,是新贵杂志,特别是对于那些原本IF较低而今年升高很快的杂志,可以作为投稿的潜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