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裂期胚胎介导高效的单碱基编辑研究获进展。5月23日,Genome Biology 发表了一篇题为《人分裂期胚胎介导高效的单碱基编辑》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教授陈子江、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教授Shoukhrat Mitalipov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在人早期胚胎中高效实现单碱基编辑的技术。...
胡家志研究组开发出优化基因编辑和追踪DNA修复的新方法。2019年3月2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胡家志课题组在Cell Discovery 上发表题为Optimizing genome editing strategy by primer-extension-mediated sequencing的论文。该研究描述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用来同时定量检测Cas9编辑效率和脱靶活性以及编辑引起的染色体异常结构,即primer-extension-mediated sequencin...
CRISPR助力植物的定向演化。20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弗朗西丝•阿诺德(Frances H.Arnold),旨在奖励她在酶的定向演化研究中的先驱工作。该奖项的颁布同时也标注了定向演化在科学上的重要地位。定向演化在细菌和酵母这些模式生物中非常常见,人们也尝试在人类细胞、病毒或DNA载体系统中进行定向演化。与此同时,定向演化在植物研究领域也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首先是由于植物的超多能分化性(pluripotency)使这种策略的可行性大大提高;其次丰富的植物物种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来源,使得定向演化存在...
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中国科学家宣布经过基因组编辑的婴儿出生。中国科学家的惊人公告代表了基因组编辑使用中的一次争议性跨跃。...
基因编辑原来是这么回事,一张图看懂了。11月26日,来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被编辑,她们出生后即能抵抗艾滋病。不过,“基因编辑婴儿”一事宣布后引来多方质疑,质疑的内容集中于该项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必要性和安全性。...
两篇Nature Medicine开发出对线粒体DNA进行基因编辑的MitoTALEN和mtZFN。线粒体DNA(mtDNA)中发生的致病性突变会导致从肌肉无力到心脏病的症状,而且在每5000名成年人中,大约就有1人会发生这样的致病性突变。虽然三亲体外受精(three-parent IVF)---一种有争议的方法,它除了使用母亲的卵核和父亲的精子之外,还使用了第三人的线粒体---已被提出作为一种避免mtDNA突变遗传的方法,但是当前还没有治疗出生时就携带着这种缺陷的人的方法。...
近年来,将CRISPR/Cas基因编辑酶(如CRISPR/Cas9、CRISPR/Cpf1等)与核酸脱氨编辑酶(如胞嘧啶脱氨酶APOBEC/AID、腺嘌呤脱氨酶ADAR等)整合发展出的碱基编辑系统(Base Editor, BE),可在单碱基水平实现高效率的靶向基因编辑(C-to-T、A-to-G)。...
CRISPR是一种基因编辑工具,它允许科学家们从DNA中切除不需要的基因或遗传物质,有时还允许添加所需的序列或基因。CRISPR使用一种被称作Cas9的酶,Cas9像剪刀一样切除不需要的DNA。一旦在要被去除的双链DNA的任一条链上进行切割,细胞就启动修复从而将被切割的那条DNA链的两端连接在一起,不然细胞就会死亡。...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开始在临床试验中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善患者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对相关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
在两项开创性的概念验证研究中,两个研究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校正导致α-1抗胰蛋白酶(alpha-1 antitrypsin, AAT)缺乏症的基因突变,成功地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ATD)模式小鼠的肝脏中进行靶向基因校正,将低水平的正常AAT恢复到正常水平。...
长久以来,人类花费了不少时间去寻找让动物高潮的各种方式。他们制造过人造阴道,也插入过内置电极,甚至为鸟类设计过鼓励它们交尾的头套。而来自以色列巴伊兰大学(BarIlan University)的施尔·泽-克里斯皮尔(Shir Zer-Krispil)创建了或许是有史以来最精湛的方法:她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让受到红色灯光照射的果蝇自发射精。...